

《第九所》的世界观设定融合了哪些历史元素?
《第九所》以架空历史为背景,巧妙融合了时期、蒸汽朋克科技与超自然现象。游戏通过九座风格迥异的研究所场景,分别对应量子物理、古代神话、生物工程等不同领域,每个区域都包含对应时代的建筑特色和科技产物,如时期的实验室设备与机械义肢、蒸汽管道与齿轮机械的联动系统,营造出独特的时空交错感。
《第九所》的「记忆碎片」收集系统如何影响剧情推进?
玩家通过探索场景中的记忆碎片(散落在各研究所的青铜罗盘、泛黄日记等道具)逐步拼凑出九位失踪科学家的。这些碎片不仅包含个人回忆录,还隐藏着实验室安全协议、实验体失控日志等关键信息。当集齐同一科学家的所有碎片时,会触发实验室解密动画,揭示该研究所的阶段性剧情,并解锁后续区域通行权限。
《第九所》的「双线叙事」机制如何实现?
游戏采用「现实线」与「实验日志线」并行叙事结构。现实线通过视角探索研究所环境,发现实验痕迹;实验日志线则通过第三视角阅读科学家手稿,揭示实验目的与伦理困境。例如在「基因编辑」区域,现实线玩家需处理失控的实验体,而日志线则揭露该实验曾被用于制造「永生士兵」。两条线在终章交汇,揭示主角的真实身份与研究所百年阴谋。
第九所图片
-
第九所游戏图片1 -
第九所游戏图片2 -
第九所游戏图片3
礼包码
-
-
9月5日第九所礼包码大放送,惊喜不断
礼包码时间:2025-09-052025.9.5,最新收集的第九所礼包码a47ZiIKQrbmY29wizujZfHTR3zYpisMacPiDt18Avb1jYu...
游戏介绍

-
《第九所》的「动态环境」系统如何增强沉浸感?
+研究所场景随剧情推进动态变化:实验室仪器会根据实验阶段显示不同状态(如未启动时零件散落,启动后蒸汽弥漫);走廊灯光随安全等级自动调节亮度;实验体AI根据玩家行为学习行为模式,初期可能避让玩家,后期会主动攻击。例如在「时间循环」区域,玩家每次死亡后场景会回退至前序时间节点,但实验体AI会记住上一次死亡时的异常行为。
-
《第九所》的「道德抉择」机制如何影响结局?
+在九个关键决策点(如是否销毁病毒样本、是否牺牲平民换取实验数据),玩家的选择将永久改变角色属性与结局走向。例如选择牺牲平民会导致「仁慈值」降低,后期实验体AI会主动攻击玩家;而选择冒险实验则提升「科学值」,解锁隐藏结局「文明重启」。每个选择都会在终实验室的全息投影中具象化为不同形态的「第九所」建筑模型,象征玩家对人类文明的不同诠释。
-
《第九所》的「声景设计」如何营造悬疑氛围?
+游戏收录了超过200种环境音效,包括:实验室机械运转的齿轮摩擦声(120Hz-4kHz频段模拟)、实验体低语时的次声波震动(<20Hz)、历史录音带中老式留声机的电磁干扰声。通过3D空间音频技术,玩家需根据声源方位判断危险来源。例如在「记忆迷宫」区域,玩家需根据脚步回声定位隐藏的监控摄像头,同时留意来自不同方向的实验体呼吸声频率变化。
-
《第九所》的「多结局」系统包含哪些分支?
+游戏设置12种结局分支,其中5种可通过单一选择触发(如完全牺牲科学家人格获得「救世主」结局),其余需组合特定条件达成。例如:达成「科学值≥90」且「仁慈值≥80」可解锁「新」结局,玩家将作为新文明奠基人重建世界;而「科学值≤30」且「仁慈值≤30」则触发「文明重启」结局,玩家自身成为实验体投放的种子。所有结局均通过全息投影呈现,包含30秒动态演示与15秒旁白。
-
《第九所》的「隐藏实验室」如何解锁?
+通过收集九位科学家的「人格残片」(需在现实线与日志线双重探索中获取),可在「主脑中枢」区域拼合完整人格模型。当人格模型激活时,将开放「镜像研究所」隐藏关卡,该区域完全复刻主线剧情,但所有实验体AI升级为具备自主意识形态,玩家需通过哲学辩论而非武力取胜。通关可获得「观测者」称号,解锁游戏内外的联动内容。